本帖最后由 Pan 于 31-12-2015 16:07 编辑
再演《虎口缘》,老美唱秦腔 2013年1月20日,马丁.路德.金长周末之星期天,大华府中国西北同乡会在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之卡宾.约翰中学举办新春聚餐联欢晚会,即西北春晚,近500人参加。
华盛顿秦腔社为西北春晚提供了两个秦腔节目。
秦腔大合唱《祖籍陕西韩城县》是“开幕式”前的最后一个节目,饭已“酒过三巡”,所有重要人物都已前排就座,场内人数达到最高值。
节目设计是:唱两遍。第一遍由三个老美唱第一句,小孩唱第二句,然后大家一起唱。第二遍大家一起从头唱到尾。
身着唐装的“洋面孔”Bob McGaughy博士拿起麦克风唱出“祖籍陕西韩城县”的刹那间,舞台接收到了当晚来自台下的最多的“眼睛”和“耳朵”,所有其它节目和贵宾的讲话都无法与之相比。
另外两个“洋面孔”是Debbie Chen和Bob Lichter。
美国人在华盛顿唱秦腔的历史就这样被创造了。
秦腔社的另一个节目是长达23分钟的折子戏秦腔经典《三滴血》第四场《虎口缘》。这个节目被作为压轴戏放在最后。
在美国,当地华人将一个完整的秦腔折子戏搬上舞台,非同寻常。去年10月,《柜中缘》首次亮相五彩西北文艺晚会。这是我们第二次在华盛顿演《柜中缘》。华府秦腔第一旦王芳饰女主角贾莲香,华府秦腔最资深的演员、曾经的华府秦腔第一旦王金莲博士饰男主角周天佑,贾连诚和甄氏分别由王思问博士和刘玉红女士扮演。我们的《虎口缘》技术上不算完美,但却百分之百地美丽动人。
摄影:杨新才、孙宏摄
录像:高广领、夏正连、孙宏
特写:华盛顿“老美”玩秦腔
上图:1月20日,美国华盛顿,三个“老外”和两位儿童伙同十几位华人登台高歌秦腔名段“祖籍陕西韩城县”, 500观众见证奇观。
秦腔历史悠久,优美动听,剧目众多,流行区域广,对中国戏曲的发展有过重大影响,是陕西和西北的文化符号,中华文化的瑰宝。不过出了西北,很难听到秦腔。在北京、上海想听秦腔都难,何况在海外!
然而美国大华府近几年却“流行”秦腔。华府有一群秦腔玩家,2009年以来所在各种场合所演唱秦腔段子不可胜数,着装画脸的正式演出就有2010年的《柜中缘》,2011年的《花亭相会》,2012年的《火焰驹》选段《表花》、眉户《梁秋燕》选场《斗理》、《三滴血》选场《虎口缘》、眉户《屠夫状元》选场《许婚》,2013年1月再次演出《虎口缘》,以下网页有录像、照片: http://xibeitxhdc.com/Qinqiang/。
最近,华盛顿又出新鲜事:“老美”也玩起了秦腔!
2013年1月20日,美国华盛顿西北同乡会举办新春聚餐联欢晚会,包括马里兰州蒙哥马利郡郡长勒格特(Leggett)、中国驻美大使馆总领事陈雄风在内的各路要人及乡亲500人出席,声势浩大。
“年夜饭”酒过三巡,要人即将致词,场内人气最旺之际,秦腔大合唱“祖籍陕西韩城县”登台。演员之中,赫然出现了三个洋面孔:Bob McGaughy(鲍勃.麦高埃),Debbie Chen(陈黛贝)和Bob Lichter(鲍勃.李科特)。
三周之前,华盛顿秦腔社忽发奇想,要在“西北春晚”搞秦腔大合唱,通过电子邮件给有关人士发去了唱词和录音。直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能有几人登台。
上台的有十几个人,男女老少,老中老外,唐装便装太极服,长袄短褂牛仔裤......这样的合唱队伍,举世罕见。大家从未一起合练过,信吗?
可别小看这“乌合之众”,其成员一个个都很有来历。麦高埃是生物物理学博士,美国环保署原高级科学家,曾收养华裔柬埔寨难民作义女;黛贝是中国媳妇,大提琴演奏家,电脑专家,一口流利的汉语;李科特博士是中国女婿,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最高级别的终身教授(Top Tenure)兼美国媒体和公共事务研究中心总裁;白文祥是原陕西省武术队总教练、中国著名武术家;顾磊老师是上海人,出身音乐世家,曾经是浙江歌舞团古筝独奏演员,在华盛顿创办敦煌筝乐坊,是当地有名的音乐家;......两个小朋友,拉拉7岁,是中国驻美大使馆孟昉领事的女儿,乐乐4岁,是乔治城大学研究生宋青的儿子。
《虎口缘》的两个主要演员王芳和王金莲脸画了个半拉子,王芳在后台帮腔,王金莲大大方方站在前台。
这个段子1分40秒,唱两遍,第一遍由“老美”唱第一句,小孩唱第二句,然后齐唱。第二遍大家一起从头唱到尾。
有观众说:这个合唱几乎就是麦高埃的独唱!为什么?因为唯一一个麦克风掌握在麦高埃手里。这是个“疏失”,却在无意之中向观众证实:“老美”不是南郭先生。
鲍勃.麦高埃的夫人贝弗莉(Beverly)说:今后她将和丈夫一起唱秦腔!
秦腔大合唱制造了当晚的最火爆时刻。
当晚还演出了秦腔折子戏《虎口缘》,它是本次晚会的压轴戏。这是《虎口缘》第二次登上华府舞台,它的第一次演出是在去年10月20日的“五彩西北”文艺晚会上。
本次《虎口缘》有重大突破:“老美”大提琴手Debbie Chen(陈黛贝)的加入秦腔乐队为我们伴奏。我们用的是简谱,黛贝用的是五线谱,她既识简谱又识五线谱,根据《虎口缘》的简谱为自己谱写了《虎口缘》大提琴伴奏谱,既有才,又肯为秦腔花时间。每次排练总是准时到。自己花时间翻译。我想起了毛主席语录:“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秦腔事业当作她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感谢黛贝。
有黛贝的大提琴加盟,华盛顿的秦腔又上了个台阶。
打击乐对《虎口缘》很重要,主心骨杨世宏回国,副手张立言缺席,怎么办?王琰挑起了大梁,宋青和他先生郗默洋奋勇救火。多好的同志啊!
甄氏本由谭颖演,因谭颖要做导演,甄氏谁演,一时成了大问题。刘玉红见义勇为,挺身而出。
戏曲演员辛苦!王芳、卢少琴老师、王金莲等四点就到了,打扮得花好几个小时,不能和家人一起吃饭、看节目,不能和朋友聊天,走得最晚。为了啥?咱们的秦腔呗!
尽管我们的演出缺点很多,但这不完美中有大美。秦腔大合唱,上台的虽然只有十多个人,但至少有三十多人反复学唱了这个秦腔段子,他们的家人也因此无数次地听到了秦腔,秦腔因此得到普及。通过《虎口缘》的演出,更多的人知道了秦腔。演出本身算不了什么,我们为秦腔传承增了砖添了瓦,这才是真正的收获。
受网络、电影、电视等现代高科技娱乐形式的冲击,祖国的各种地方戏一个个都面临灭绝威胁。秦腔好比文化大熊猫,若不爱护,必然灭绝。传承秦腔,匹夫有责。
西北乡亲们:让我们向麦高埃学习,向陈黛贝学习,向李科特学习,向4岁的乐乐学习,向7岁的拉拉学习……听秦腔,玩秦腔,读秦腔,写秦腔,演秦腔,永远珍爱秦腔。我们要让华盛顿知晓:世界上有一种音乐叫秦腔。
2013西北春晚报道节选: 西北春晚,再铸辉煌 本报波托马克讯(记者杨新才报道):2月20日晚,一台充满地方韵味的春节联欢晚会把人们的心结引向了遥远的中国大西北,乡音、乡情、乡韵把参会者的心再次凝聚在一起,大华府中国西北同乡会在蒙郡“卡宾·约翰”中学(Cabin John Middle School)举办了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 晚会前五日报名人数已经爆满,前所未有。尽管采取了控制措施,到场人数还是远远高于预期,约有500人,史无前例。嘉宾人数多、档次均创新高。食品依旧质量高,种类多,乡味浓,最主要的是数量绰绰有余。太极、秦腔彰显文化品位,文艺表演呈现许多精彩……不仅圆满成功,而且灿烂辉煌。 嘉宾如云人气旺 这次春晚,一个显著的亮点是高层次嘉宾多,来宾云集,突显了西北同乡会在社区的贡献和地位。 在参加晚会的近30位VIP贵宾中,蒙哥马利郡郡长Leggett和中国驻美大使馆总领事陈雄风、蒙哥马利郡郡长办公室特别项目经理兼马里兰州亚太事务委员会副主席齐丽丽等格外引人注目。郡长Leggett登台郑重宣布,在西北同乡会的鼎立协助下,蒙郡与西安决定结为姐妹城市,并给西北同乡会现任会长李晖颁发了蒙郡农历新年令。 居然有人从Facebook得到西北春晚的消息赶来参加。人们参加西北春晚的热情之高甚至让晚会组织者有点“招架不住”。由于报名踊跃,场地有限,同乡会在无奈之下,于晚会四天前就通过网络惋惜地告知人们:“报名结束”,但还是有人千方百计要“挤”进西北春晚,许多人托人“走后门”才如愿以偿。有些人为了一睹西北同乡会的春晚,开车近3小时从东部海边赶来。不算多数演员和嘉宾,仅注册人数就达425位,西北同乡会的人气之旺可窥期一斑。 欢歌劲舞看西北 节目超过了20个,以嘉宾讲话为间隔,分前后两个时段演出。节目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多彩,超过一般的音乐会,许多节目的艺术水平也非常高,个别甚至达专业水准。 春晚的导演是西北同乡会副会长、西北文艺社社长、华府知名艺术家谭颖。同乡会副会长。西北文艺社副社长王思问说,“面对400 多观众,我们岂能太随意!” 文艺表演中最具西北文化特色的重头戏是文艺社下属的秦腔乐坊奉献的秦腔经典折子戏《虎口缘》。华盛顿敦煌筝乐坊古筝演奏家顾磊老师演奏的古筝名曲“竹韵”和太极友社14位拳友表演的24式太极拳完美结合,给郡长Leggett等VIP嘉宾和广大观众留下深刻的影响。 更绝的是“秦腔大家唱”节目,欧裔美国人唱秦腔,创造了历史!Bob McGaughy和Debbie Chen两位西方人和小孩、秦腔粉丝、专业演员同台齐唱了秦腔经典段子“祖籍陕西韩城县”,成为本次西北春晚的一道独特风景。 |